一位年屆不惑的朋友閒聊時,提及家中有張(永興家具)的餐桌束之高閣多年,想要讓藏。
哇!永興家具,心中暗忖:「這可是台南家具的 LV 名店。」
民國五、六十年代,台南人要風光嫁女兒,到永興家具辦嫁妝可是必要的條件!
為了認證此餐桌的血統,是否系出名門?敝人專程去了(永興家具),告知櫃台人員來意後,被帶到一間獨立辦公室被引見一位吳女士,「這位職位應該不低吧!」我心裡暗想。
吳女士看了第一張照片,便不加思索的說道:「這是我們的(白菜葉仔腳)。這是柚木做的,在那個年代都是泰國柚木,這有五十年歷史了。這四尺寬,二尺半高,展開後有五尺寬,最寬可到六尺,可坐十個人。
吳女士悠然神往,娓娓道來,此刻時間也溫柔地緩慢了!
敝人接口
敝人接口
問:「這張桌子的名稱?」
答:「它就叫(餐桌)」(敝人原想:「桌子的種類繁多,八仙桌、案桌、條桌…,應該有個響亮的稱號吧!」)
問:「對照永興家具的細木做,桌面選用貼皮?」
答:「就因為它是餐桌,桌面必須好整理,耐油膩,但你不要小看這貼皮,它可是來自當年台南地區最高級的(林材料行)的產品,(林材料行)每件產品都會在背面蓋上一個(林)字掛保證」(沒錯,近幾年台南的地標(林百貨)裝修時,敝人就撿過許多背面蓋有(林)字的木板。)
問:「請問您還記得這餐桌的售價嗎?」
答:「當年這價錢不便宜,十多萬元是一定有的,確實的金額已經記不得了」↓
【對照原主人的說法是吻合的,這餐桌在他家已有四十二年了,當年他父親就是用十多萬元買的】。
哇!哇!哇!
當年買這餐桌的價錢,在我的故鄉可以買兩棟樓房了,原主人把它託負給我,對敝人來說真是「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」!
葉落知秋,這張使用了數十載的餐桌一定倍受呵護,身上竟無一丁點的傷痕,而且非常的有「氣氛」,不是上咖啡館餐廳的氣氛,是物件本身因為時間的淬煉淘洗所散發出的味道,因為有人的氣息,有碰磕拂拭的生命紋路,是經過風霜,承載著無數歡樂與幸福,「真正器物之美體現為實用之美,如果人沒有對器物有愛心,器物將不復存在。」柳宗悅在「民藝四十年」寫道。
老台灣在現今社會已留存非常稀少,老物正悲傷的滅絕中,也只能到各地樣板化的老街去憑弔了,而這些老街充其量就是白天版的夜市,其實也是空殼而已,利之所趨,法國的關節燈、北歐沙發、德國的鐵櫃也就充斥市場了,對中國貴氣的金絲楠木、酸枝、紫檀家具未曾正眼過,貴妃椅、山西大櫃、陝西鑄鐵大門也毫不心動,因為這些實在離真實的生命太過遙遠了。
我歡喜東市買駿馬,西市買鞍韀,南市買轡頭,北市買長鞭,讓老家具與現代生活共構一個質異卻和諧的居家環境,賦予老物嶄新的價值,不再只是比拼價格與稀罕性,只有精神性的美感才是精隨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